在中俄军舰驶入日本海之后,石破茂的态度显著变化。然而,日本此举可能会引发一个极具潜在风险的先例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石破茂在战后80周年讲话的态度发生了转变?这个危险的先例又究竟是什么呢?
关于是否发表战后80周年讲话,石破茂的政府显得犹豫不决。若是依照以往的惯例强调历史反省,势必会遭到自民党内保守派的激烈反对,这将加速他下台的命运;而如果不发表言论,则会引发曾遭日本侵略的其他国家强烈的抗议和不满,造成更大的外交困境。石破茂不仅需要面对内部自民党的压力,更需应对外部来势汹汹的指责和质疑。他们认为,前首相安倍晋三在战后70周年的讲话中已经明确表示,日本不应继续背负历史的包袱,此时的反思已经到达终点,建议不再重复提及。
外部环境同样令人担忧。中俄两国于8月3日至5日在日本海进行名为“海上联合-2025”的联合军事演习。中国方面派出了052D型导弹驱逐舰绍兴舰与乌鲁木齐舰、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,还包括柴电潜艇和潜艇救援船西湖船,作为演习的舰艇阵容。而俄罗斯方面则派出“大型反潜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”与“响亮号”轻型护卫舰,共同参加这次演习。这些海军舰艇将在特定海域进行联合反潜作战、防空导弹演练以及海上作战等多个科目的训练,演习的具体设定让人不免怀疑其针对的对象究竟是谁。
展开剩余63%在中俄军舰抵达日本海后,石破茂关于战后80周年讲话的表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,原本预示将不会发表的态度如今转变为有可能以个人名义发声,而不需经过内阁的决议。这种转变意味着,他或许会选择一种更低调的方式来处理这一敏感问题。
如果石破茂以个人名义发表讲话,这将大大削弱过去官方讲话所承载的历史与政治意义。之前日本政府所做的反思,包含了对历史责任的某种认定,而如今将这一反思简化为个体的见解,则更是剥离了官方的权威性。这种操作让原本的重要讲话变得苍白无力,几乎成了无物之物,且可能成为日本无辜“触犯”的辩解依据。
通过个人身份或者仅作为个人意见的方式推出战后讲话,有可能使得其意图摆脱对历史反省的责任。这也可能意味着日本正在开启一个极为危险的先例,否定自己战败的历史,助长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,借此为自身在区域内的军事活动松绑,甚至为可能的军事冲突制造借口。
随着日本降服日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临近,国内围绕“历史认知”的争论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。有消息称,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现将在展览中展示日本宣布接受《波茨坦公告》的《终战诏书》原件。尽管这个展览或许被一些人视为日本主动反省历史、警示后人的举动,但实际上,无论是《波茨坦公告》还是其他有关日本投降的重要历史文件,均未能对日本的军国主义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清算。
值得注意的是,展出《终战诏书》之际,日本还将在“终战——战争的结束与战后的开始”展览中展出超过30份与此相关的文件。值得提出的是,这份由日本天皇发布的投降书被称作《终战诏书》,却仅仅强调时间的节点,故意隐藏了“日本投降”这一重要内容。显然,日本此时发布《终战诏书》等关联文件的目的,或许是为了在国内扫清舆论,为“停止世代反省历史”的提议做好铺垫。对此,战胜国,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,绝不能掉以轻心,必须警惕这一潜在的风险与后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